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课优化测试题

时间:2016-03-30 11:30 来源:http://www.5idmw.com

  一、积累与运用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1)豁然( ) (2)俨然( ) (3)阡陌( )( )

  (4)问津( ) (5)邑人( ) (6)诣太守( )

  (7)垂髫( ) (8)发髻( ) (9)两鬓( ) 2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Axián( )来问讯

  B便yāo( )还家

  Cyuán( )溪行

  Dxún( )病终

  E欣然ɡuī( )往

  F后suì( )无问津者

  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A舍: ( ) ( )

  B着: ( ) ( )

  C间: ( ) ( )

  D率: ( ) ( )

  E语: ( ) ( )

  4给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加点并写出其古义及今义。

  A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

  B率妻子邑人 古义 今义

  C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D诣太守,说如此 古义 今义

  E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F芳草鲜美 古义 今义 5指出下列各字在句中的词性及意思。

  6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著名诗人 ,名 ,字 ,生活在战乱频繁的

  朝。文章虚构了一个 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 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 的愿望。

  (2)《桃花源记》以 为线索,按照 桃源,

  桃源, 桃源的顺序来叙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层次清晰。

  (3)文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 ;文中突出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是: ;文中突出“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

  7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A问所从来

  B后遂无问津者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8下面各句加点词都有不同解释,选出正确的一项。

  (1)复前行,欲穷其林。

  A穷苦,贫困 B极端 C穷尽,走到头

  (2)得其船,便扶向路。

  A扶助、帮助 B用手支持 C沿着,顺着

  (3)此中人语云

  A语言 B告诉 C说

  (4)处处志之

  A同“讠志 ”,作标记 B标记 C意志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A断绝 B独一无二的

  C穷尽 D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6)芳草鲜美

  A色彩鲜艳美丽 B新鲜美丽 C味道好 D新鲜肥美

  (7)屋舍俨然

  A好像 B整齐的样子

  C严肃的样子 D严厉的样子

  (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A延长 B推迟 C聘请、请 D伸展

  二、阅读

  阅读下列各文段,完成文后的有关问题。

  (一)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俨然: 属: 阡陌: 垂髫:

  要: 绝境: 遂: 惋:

  10将“渔人”、“村人”两词语准确填入文中括号内。

  11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和今义。(至少三个)

  12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

  (1)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

  (2)村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 。

  (3)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

  (4)“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

  (5)“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

  13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填入方框中。

  14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

  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15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为什么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写一段话表明你的看法。

  (二)

  相命肆农耕①,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②。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③。路荒暖交通④,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⑤,衣裳无新制。童孺纵歌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和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注:①肆:致力。②艺:种植。③靡:没有。④暖:遮蔽。⑤俎豆:祭器。

  16给下列各字注音。[来源:中考资源网]

  稷( ) 靡( ) 吠( ) 俎( ) 孺( ) 怡( )

  17解释下列各字在句中的意义。

  憩( ) 荫( ) 纵( ) 斑白( )

  18翻译下列两句诗。 (1)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2)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19这些诗句和《桃花源记》中的哪些句子表达的意思相一致?

  20节录的诗句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情景?结合注释疏通诗句,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三)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醢(xī醋),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盖其比也。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苏轼《和桃源诗序》)

  21文中“考渊明所记”中的“渊明所记”是指他所写的《 》。

  22解释下列各句加点的字。

  (1)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 )

  (2)饮其水皆寿。( )

  (3)或至百二三十岁。( )

  (4)使武陵太守得至焉。( )

  23历代附会《桃花源记》的情况很多,其中有把桃源说成是神仙居住的境地。苏轼在《和桃源诗序》中认为这种说法是 (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

  24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举了“青城菊水”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

  (四)

  天宝山有三道人,采药,忽得瘗钱,而日已晚。三人者议:先取一二千,沽酒市脯,待旦而发。遂令一道人往,二人潜谋:俟沽酒归,杀之,庶只作两分。沽酒者又有心置毒酒食中,诛二道人而独得之。既携酒食,示人次,二人者忽举斧杀之,投于绝涧。二人喜而酌酒以食,遂中毒药而俱死。

  25解释下列词语。 (1)沽: (2)市: (3)潜谋:

  26选择对“待旦而发”翻译正确的一项,并说出其理由。

  A等天亮了再出发。 B等天亮了再开掘。

  正确的一项是: 。

  理由:

  27试翻译“沽酒者又有心置毒酒食中,诛二道人而独得之”。

  28诵读以上片断,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本文讽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三、写作

  29《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令人神往,可是“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桃花源到底是否存在?为何找不到呢?请展开想像的翅膀,给读者一个答复或解释,可围绕“桃花源如何消失”这一范围去组织材料,写一篇小短文。

  参考答案:

  一、1(1)huò (2)yǎn (3)qiān mò (4)jīn(5)yì (6)yì (7)tiáo (8)jì (9)bìn

  2A咸 全、都 B要 同“邀”邀请 C缘 沿着 D寻 不久 E规 计划 F遂 于是,就

  3Ashě舍弃 shè屋舍 Bzhuó衣着 zháo着急 Cjiān房间 jiàn间隔 Dshuài率领 lǜ圆周率 Eyǔ语言 yù不以语人

  4A交通 交错相通 “交通运输”

  B妻子 妻子和儿女 专指男子的配偶

  C绝境 与人世隔绝的境地 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出路的境地

  D如此 像这样 这样

  E无论 不要说,更不必说 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

  F鲜美 (指色彩)鲜艳美丽 指食物味道好、浓

  6(1)陶渊明 潜 元亮 东晋 安乐宁静的,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 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 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

  (2)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 发现 访问 离开

  (3)土地平旷,房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A问/所从来

  B后遂/无/问津者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8①C ②C ③B ④A ⑤D ⑥A ⑦B ⑧C

  二、(一)9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 垂髫:指小孩

  要:同“邀”邀请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遂:于是、就 惋:惊讶、惊奇

  10村人 渔人 渔人 村人 渔人 村人 村人 村人 村人 村人 渔人 渔人

  11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语,“不管”。

  12(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咸来问讯

  (4)先世避秦时乱

  (5)与外人间隔

  13发现桃源 访问桃源 离开桃源

  14C

  15桃花源是一个作者虚构的、和当时生活现实相对立的理想社会,这里的生活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中的社会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同时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社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只是一种幻想,在阶级社会里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16jì mǐ fèi zǔ rú yí

  17憩:休息 荫:遮蔽 纵:纵情 斑白:指老人

  18(1)春天养的蚕吐出长长的丝,秋天庄稼成熟收割而没有国家的赋税。

  (2)孩子们纵情地放声歌唱,老人们欢快地到处游玩。

  19与课文中“土地平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表达了一致的意思。

  20这些诗句描绘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和平宁静,古朴自然,怡然自乐的社会情景。

  (三)21桃花源记

  22①只 ②长寿 ③有的人 ④这里

  23多过其实

  24桃花源并非仙境,只是它与世隔绝,民风淳朴,水甘食简,人皆长寿。

  (四)25沽:买 市:买 潜谋:暗地里商量

  26B 联系“日已晚”“先取一二千”说明道人打算在此过夜,第二天再行挖钱;联系后文二人想分作两份和一人想独吞等明显是都惦记埋在地下的钱,因此“发”是开掘而不是出发。

  27买酒的人也想在酒食中下毒,害死两个道人就可以独吞了。

  28本文揭露讽刺了见利忘义、尔虞我诈的丑恶社会现象。

  三、29(略)

  短文两篇

  一、积累与运用

  1 给下面的字注音。

  陋( ) 铭( ) 馨( ) 牍( ) 鸿( )

  儒( ) 淤( ) 涟( ) 蔓( ) 苔( )

  蜀( ) 逸( ) 噫( )

  2给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

  3下列句中加点的单音节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哪个双音节词,并填入括号内。

  (1)有仙则名( ) (2)有龙则灵( )

  (3)惟吾德馨( ) (4)苔痕上阶绿( )

  (5)可以调素琴( ) (6)出淤泥而不染( )

  (7)香远益清( ) (8)宜乎众矣( )

  4选择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

  (1)无案牍之劳形

  A无/案牍之劳形B无案牍/之劳形

  C无案牍之/劳形D无案牍/之/劳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义项。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A应当 B适宜 C当然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A新鲜 B少 C鲜艳

  (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A否则 B却 C那么,就

  (4)无丝竹之乱耳

  A助词、的

  B代词,它

  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5)可以调素琴

  A能够,用现代汉语“可以”

  B可以用来

  C能凭借

  (6)濯清涟而不妖

  A美丽而不庄重 B妖气 C装束奇异

  (7)同予者何人

  A赞成 B同意 C和……一样

  (8)亭亭净植

  A植物 B栽种 C树立

  6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无丝竹之乱耳

  (4)无案牍之劳形

  (5)不蔓不枝

  (6)香远益清

  7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1)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 今义:

  (2)惟吾德馨 古义: 今义:

  (3)谈笑有鸿儒 古义: 今义:

  (4)无丝竹之乱耳 古义: 今义:

  (5)宜乎众矣 古义: 今义:

  8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孔子云:何陋之有?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9填空。

  (1) 本来是指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的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我们学过唐代 (人名)的 (书名),这篇文章押韵的韵脚有 、 、 、 、 、 、

  、 。

  (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以 ,也可以 ,我们学的《爱莲说》就属于这类文体,其作者是 (时代)的 (人名),选自《 》。

  (3)《陋室铭》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一种 的节操和 的情趣。《爱莲说》用“莲”自况,婉曲批判了当时 、 的世风。

  10把握两篇短文的文意,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下列各题。

  (1)《陋室铭》中哪句话能提挈全文大意?

  (2)《陋室铭》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并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3)《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段话有什么寓意?

  (4)《爱莲说》以菊、牡丹来衬托莲,用意是什么?从中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1在选文中用“‖”将以上文段划分为三个层次。

  12解释下列词语

  (1)斯: (2)馨: (3)案牍: (4)劳形:

  13下面所列各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孔子云:何陋之有?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4点明全文主旨的语句是: ;全文的点睛之笔是: 。

  15指出龙、仙比喻什么?

  16上面这段文字出自《 》,作者是 。他通过这篇铭文,表达了自己 的节操和 的情趣。

  (二)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7给下列字注音:

  蕃( ) 濯( ) 亵( ) 鲜( )

  18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晋陶渊明独爱菊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9文中画线的句子的句式是

  A省略句 B判断句 C被动句

  20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可爱者甚蕃(多)

  ②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③亭亭净植(种植)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⑤陶后鲜有闻(陶渊明的后代、后裔)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21用上面文段中的原句回答。

  (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 。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

  22《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

  “牡丹”比喻

  “莲花”比喻

  看法:

  2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从字面的角度而言,是说爱牡丹的多而爱莲者少,作者的言外之意是 ,这句话讽刺的社会世态是 。

  24下列诗句中咏菊的有 ,咏莲的有 ,咏牡丹的有 。

  A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B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C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D惟有绿荷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E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5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花,并用一句话概括喜爱的原因:

  最喜爱的花:

  喜爱的原因: 。

  (三)

  汉匡衡(人名)好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及(烛光透不过来)。衡因洞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有文氏者,家富多书,衡乃助其劳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之,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其言,与之书,终成大学(大学问家)。

  26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好学( ) (2)洞壁( )

  (3)求偿( ) (4)邑有文氏者( )

  27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文。

  (1)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2)主人感其言,与之书。

  28给以上文段加一个小标题。

  题目:

  29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后谈谈你的想法。(写一段话,字数不超200字)

  三、写作

  30题目:《爱 说》

  提示:按照《爱莲说》一文的结构,仿写一篇《爱×说》,“×”可以补写为“花、草、树、木、鱼、虫”等等,字数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lòu mínɡ xīn dú hónɡ rú yū lián màn tái shǔ yì yì

  3(1)出名 (2)灵异、灵性 (3)德行 (4)台阶 (5)调弄 (6)沾染 (7)更加 (8)应当

  4(1)A (2)D

  5(1)A (2)B (3)C (4)C (5)B (6)A (7)C (8)C

  6(1)名词用作动词 出名

  (2)形容词用作动词 成为灵异的水

  (3)形容词用作动词 使……乱

  (4)动词作使动用法 使……劳累

  (5)蔓、枝:名词用作动词 蔓枝缠绕

  (6)远:形容词用作动词 远播

  清:形容词用作动词 显得清幽

  7(1)身 样子 (2)美好 芳香 (3)大、渊博 今常指鸿雁、书信 (4)泛指管弦乐器 今指丝绸、竹子 (5)当、当然 今为合适、应当

  8(1)水不在于深,有了蛟龙就灵异了。

  (2)这是简陋的屋子,好在主人我有美好的德行。 (3)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

  (4)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5)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6)我只喜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

  (7)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

  (8)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9(1)铭 刘禹锡 《陋室铭》 名 灵 馨 青 丁 经 形 亭

  (2)说明议论 用来抒发感情 宋朝 周敦颐 周元公集

  (3)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趋炎附势 追求富贵

  10(1)“惟吾德馨”提挈全文大意

  (2)表达居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同时“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3)这段话将莲人格化,是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赞美她是“花之君子”。在这里,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意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4)作者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用意在于表达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从中看出作者在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中,并不愿意隐逸,也不贪慕富贵;在污浊的世间,志在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二、(一)11……‖苔痕……‖南阳……

  12(1)这

  (2)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3)官府的公文

  (4)使身体劳累

  13A

  1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15龙、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16陋室铭 刘禹锡 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二)17fán zhuó xiè xiǎn

  18(1)晋/陶渊明/独爱菊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9B 20C

  21(1)花之君子者也

  (2)出淤泥而不染

  22富贵的人 品德高尚的人 看法:对有些拜金主义者的贪图富贵追名逐利行为表示鄙夷和厌恶,他们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是造成世风日衰的祸根,这种“牡丹之爱”要受到批评和否定。

  23爱慕富贵的人多,作者的知己少

  讽刺了追逐名利的世态

  24BC DE A

  (三)25(略,言之成理即可)

  26(1)喜欢 (2)凿洞 (3)报酬 (4)同乡

  27(1)希望能得到主人家的书全部读完它们。 (2)主人被他的话感动了,就借给他书。

  28凿壁借光或凿壁偷光

  29(略)

  三、30(略)

  核舟记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 ) 二黍许( ) 罔不( ) 贻余( ) 箬篷( )

  糁之( ) 轩敞( ) 多髯( ) 衣褶( ) 弥勒( )

  倚之( ) 一楫( ) 椎髻( ) 篆章( ) 壬戌( )( )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罔不因势象形。因: 象:

  (2)尝贻余核舟一 贻:

  (3)箬篷覆之 之:

  (4)雕栏相望焉 焉:

  (5)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矫: 不属:

  (6)其船背稍夷 夷:

  (7)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了了:

  (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 盈:

  3给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

  4指出下列各字在句中的意思。

  5找出下列通假字,写出本字。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

  (2)诎右臂支船 通

  (3)左手倚一衡木 通

  6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朝 编著的《 》,作者 , 朝人,全文全面如实地写出了核舟的全部人和物,属于一篇 文。

  (2)“核舟”的主题是 ,核舟小窗两边所刻文字是:“ , ”;“ , 。”左边的刻字出自 ,右边刻字出自 。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一句话是 。作者对核舟技艺发出赞叹之情的语句是 。

  7下列语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中轩敞者/为舱

  D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E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8对下面句子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尝贻余核舟一。(赠)

  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看见)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奇妙)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尚、竟然)

  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10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A中轩敞者为舱

  B通计一舟,为人五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1文言虚词“之”一般有下列几种用法:

  A代词,代指人物、事 B语气助词

  C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D动词,可译为“去”、“往”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各是什么用法?将序号A、B、C、D分别正确填入句后。

  (1)能以径寸之木( )

  (2)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3)石青糁之。( )

  (4)左臂挂念珠倚之。( )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12翻译下列句子,体会数量词的用法与现代汉语有何不同,然后归纳出来。

  (1)苏、黄共阅一手卷。

  (2)舟尾横卧一楫。

  (3)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4)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文言文数量词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不同之处是: 。

  13本文语言简洁、周密、生动,试结合文中有关语句作简要分析。

  (1)简洁:

  (2)周密:

  (3)生动:

  14根据提示,写出成语:

  (1)写出一个带有“因势”的成语: 。

  (2)写一个与“技亦灵怪矣哉”意思相近的成语: 。

  (3)写一个赞美核舟上所刻人物形象的成语: 。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一)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5以上两段文字出自 写的《核舟记》,该文的体裁是 ,核舟雕刻的是 的故事。

  16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17第一段说明雕刻者的 、 和 ,引出核舟的 ;第二段说明核舟的 和 。

  18画线的两个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第一个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

  19第二段能表现核舟雕刻精致、奇巧的词语有: 。

  20细读第二段用简洁语言概括船舱的格局。

  (二)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 ,鲁直居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

  手执卷端, 手抚鲁直背。鲁直 手执卷末, 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 足,鲁直现

  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 膝,诎 臂支船,而竖其 膝, 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21给下列各字注音。

  髯( ) 卷( ) 弥( ) 属( )

  22在文段 处准确写出所缺的字。

  23本段是突出“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中的哪一方面

  A大苏 B泛 C赤壁 D大苏泛赤壁

  24本段层次清晰,作者描写的顺序有

  A先总后分 B先分后总

  C先中间后两边 D先两边后中间

  E先上后下 D先下后上

  25从选文内找出相应的原句写在横线上。

  (1)突出苏东坡形象特征的句子: 。

  (2)写苏、黄二人友好关系、互相切磋、谈论的神情的句子: 。

  (3)写佛印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的句子是: 。

  26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所选这一语段的内容。

  (三)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27给加点字注音。

  季弟( ) 山坳( ) 城巅( ) 洞敞( )

  28下列兄弟排行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季 叔 仲 伯 B仲 季 伯 叔

  C伯 仲 叔 季 D叔 伯 季 仲

  29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指出在句中的意思。

  (1)长五分许 许:

  (2)向背皆山 向背:

  (3)楼门洞敞 洞敞:

  30给下面的语句补写上省略的成分。

  山坳插一( )城。

  31选出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A拿起鼓槌,像冻得不能忍受的样子。

  B拿起鼓槌在打鼓,像冻得不能忍受的样子。

  C拿着鼓槌在敲打,像是不能胜任寒冷的样子。

  D拿着鼓槌,像不能胜任寒冷的样子。

  (四)

  居安思危

  司马光

  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32本段文字短小精悍,只有两句 描写,却深刻揭示了一个 的大道理。

  33画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通 ,意思是

  (2)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

  通 ,意思是

  3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傥遽自放纵 遽:

  (2)今中国幸安 幸:

  (3)四夷俱服 夷:

  (4)唯惧不终 终:

  (5)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故:

  35翻译下列句子

  (1)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

  (2)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三、写作

  36选择一件工艺品,仔细观察后自拟题目,写一段文字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

  一、1mǐn shǔ wǎnɡ yí ruò sǎn xuān rán zhé mí yǐ jí jì zhuàn rén xū

  2(1)顺着,就着 模仿,这里指雕刻

  (2)赠

  (3)代词,它,指代中轩敞者

  (4)语气助词 了

  (5)举 不相类似

  (6)平

  (7)清楚明白

  (8)竟然 满

  5(1)有 又 (2)诎 屈 (3)衡 横

  6(1)张潮 虞初新志 魏学洢 明 说明

  (2)“大苏泛赤壁” 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赤壁赋》 《后赤壁赋》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技亦灵怪矣哉

  7D 8B 9B 10C

  11(1)c (2)b (3)a (4)a (5)c

  12(1)苏东坡、黄鲁直一起观看一轴手卷。

  (2)船尾横放着一把桨。

  (3)再刻上一枚篆字印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4)总计在这一只小船上,刻有五个人物,八扇窗子。

  大多数文言文有数词而无量词,现代文则数、量词同用;文言文的数词可放在名词后,现代文的数词习惯于放在名词前。

  13(1)文字少,传播信息量大。如第2段用380多个字,写了船、舱、窗、雕栏、刻字等物。

  (2)用语前后照应、互相关联。如船尾与船头关联、照应。“楫”与“居右者”“居左者”照应,“左手倚一……”与“右手攀……”关联,“右手执蒲”“左手抚炉”关联,“其人”与“居左者”照应。

  (3)本文有些段落运用了描写,写出特点,把无生命的核舟描绘得生动、传神。如“中峨冠而多髯者”写出东坡的外貌特征;“右手攀趾,若啸呼状”写出舟子的姿态特征。

  14(1)因势利导 (2)独具匠心 (3)栩栩如生

  二、(一)15魏学洢 说明文 “大苏泛赤壁”

  16(1)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

  (2)(他)曾经赠给我一个桃核刻成的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3)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4)打开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17生活时代 姓名 精湛技艺 来历 大小 格局

  18数字说明(列数字) 写核舟的体积之小,突出雕刻者高超的技艺

  19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0船在中间处高起,上有箬篷覆盖,两旁各有四扇窗子,且能自由开关,有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分别刻有8个字。

  (二)21rán juàn mí shǔ

  22右 左 右 左 左 右 右 左 右 右 左 左

  23A 24ACE

  25(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左手抚鲁直背;苏黄共阅一手卷;如有所语

  (3)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26生动描述核舟上的人物姿态和神情,具体说明雕刻者精湛的技艺。

  (三)27jì ào diān chǎnɡ

  28C

  29(1)左右 (2)正面和背面 (3)大开

  30座 31B

  (三)32对话 安邦治国

  33(1)傥 倘 倘若 (2)希 稀 少见、少有

  34(1)立即 (2)幸亏 (3)东部民族 (4)长久地保持 (5)所以

  35(1)唐太宗对左右近臣说:“治理国家如同治病,病虽然痊愈,还应当护理调养。”

  (2)国内外太平安定,我不认为值得高兴,惟独高兴的是陛下身处安稳境地,还考虑到危险的时候啊!

  三、36(略)

  大道之行也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选贤与能,讲求修睦 与: 睦:

  (2)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

  (3)男有分,女有归 分:

  (4)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选贤与能。 通 意思: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通 意思:

  (3)可爱者甚蕃。 通 意思: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通 意思: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男有分,女有归 分: 归:

  (2)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

  (3)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 作:

  (4)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闭: 大同:

  4翻译下列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盗窃乱贼而不作。

  5指出加点字在句中的词性及用法。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亲: 子:

  6填空

  (1)《礼记》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是由 (朝代)的 (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全书共有 篇。

  (2)“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不是一本书,而是《 》《 》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的统称。其中《大学》《中庸》是《 》中的两个篇章。

  7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文中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 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8给下列各字注音。

  睦( ) 矜( ) 分( ) 恶( )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讲信修睦 信: 修:

  (2)货恶其弃于地也 货:[来源:学|科|网]

  (3)盗窃乱贼而不作 贼: 作:

  (4)故外户而不闭 闭:

  10给选文加标点。在“ ”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11根据对上面文段的理解,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看法。

  (二)

  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礼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学记》)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大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不可不学也。

  (《曲礼》)

  12给下列字注音。

  弗( ) 琢( ) 兑( ) 尚( )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弗学而能 弗:

  (2)其次务施报 施:

  (3)玉不琢,不成器 琢:

  (4)人有礼则安 安:

  14《礼运》中“然后能为之”中的“之”是指文中的 (原句)。

  15平常所说的“七情六欲”中的“七情”是指 ,“六欲”是指 。

  16解释下面两个词语并造句。

  天下为公

  解释:

  造句:

  礼尚往来

  解释:

  造句:

  17翻译下列句子。

  (1)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译文: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译文:

  (3)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不可不学也。

  译文:

  18熟读《曲礼》中的选文,结合实际浅谈你对礼的见解。

  三、写作

  19材料:清代画家郑板桥老年得子,却不溺爱。他病危时,要求尝一口儿子亲手做的馒头。儿子不会做,郑板桥就命他请教厨师,儿子将馒头做好时,郑板桥已经咽气了。他只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道:“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认真阅读上面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一、1(1)yǔ mù (2)ɡuān (3)fèn (4)wù

  2(1)“与” “举” 推举

  (2)“矜” “鳏” 老而无妻的人

  (3)“蕃” “番” 多

  (4)“说” “悦” 愉悦、高兴

  3(1)分:职分 归:女子出嫁

  (2)恶:憎恶

  (3)乱:造反 作:兴起

  (4)闭:用门闩插门

  大同:指理想社会

  4(1)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举拥戴品质好能力强的人担任领导,讲究信实,培养和睦的气氛。

  (2)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够受到供养。

  (3)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4)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5亲、子,都是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

  6(1)西汉 戴圣 49

  (2)论语 孟子 礼记

  7课文从干部的选拔任用、公民的道德素质、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三个方面论述大同社会的特征。

  二、(一)8mù ɡuān fèn wù

  9(1)信:诚信 修:培养、修致 (2)货:财货

  (3)贼:指害人 作:兴起

  (4)闭:用门闩插门。

  10,,,。,,,,,,,。,;,。,,,

  11(仅作参考)古代时的理想社会就是要求所有人无私心杂念,做事出于公心,讲求诚信,与人为善,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发挥,所有人都能得到照顾,社会安定无犯罪现象,做到“夜不闭户”,作为跨世纪的中学生应从自身做起,从小树立“天下为公”的理想,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争做有文化、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二)12fú zhuó duì shànɡ

  13(1)不 (2)实行、引申为给予恩惠 (3)琢磨、雕琢 (4)安定

  14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

  15喜、怒、哀、惧、爱、恶、欲

  佛教指的色欲、形貌欲等六种欲望。

  16(1)解释:不把君位当作一家的私有物,后多以它为一种美好的政治思想。造句(略)

  (2)解释:在礼节上注重相互往来,现用作施以怎样的行为即以相应的行为报之。造句(略)

  17(1)什么是人情呢?人情就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心理因素,不必学习就能做到。

  (2)玉的质地虽好,但不加琢磨,就不会成为美好的器物。人虽贵为万物之长,但不通过学习,也不会明白道理。

  (3)人有了礼,才能得到安定;失去了礼,就要发生倾覆。因此说礼是不可不学习的。

  18(仅作参考)人际关系,处理上应该重礼尚往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注重社会道德以礼为度养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样社会才安定,人们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三、19(略)

  杜甫诗三首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1)岱宗夫如何 岱( ) (2)决眦入归鸟 眦( )

  (3)白头搔更短 搔( ) (4)浑欲不胜簪 簪( )

  (5)老翁逾墙走 逾( ) (6)三男邺城戍 邺( ) 戍( )

  (7)如闻泣幽咽 咽( ) (8)老妪力虽衰 妪( )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造化钟神秀 钟:

  (2)阴阳割昏晓 阴: 阳:

  (3)会当凌绝顶 会当:

  (4)浑欲不胜簪 浑: (5)吏呼一何怒 一何:

  (6)老翁逾墙走 逾: 走:

  (7)急应河阳役 应:

  (8)独与老翁别 别:

  3填空

  (1)杜甫是 代大诗人,字 ,他被称作 ,其诗作被称作 ,都收集在 。

  (2)“三吏”是指杜甫写的 、 、 ;“三别”是指他写的 、 、 ;“三吏”“三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诗句是: ;《石壕吏》中暗示老妇已被抓走的诗句是 。

  4补写诗句。

  (1)荡胸生层云, 。 ,一览众山小。

  (2)国破山河在, 。感时花溅泪, 。

  (3)吏呼一何怒, !

  (4)夜久语声绝, 。

  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望岳》一诗虽没有一个“望”字,但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

  (2)“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

  (3)《石壕吏》是一首五言古体诗,是李白写的组诗“三吏”、“三别”中的其中一首。( )

  6翻译下列诗句。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 。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译: 。

  (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译: !

  (4)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译: !

  7有人认为,《石壕吏》中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像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

  二、阅读

  阅读下列诗文,回答文后各题。

  (一)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岱宗夫如何( )

  (2)齐鲁青未了( )

  (3)造化钟神秀( )

  (4)会当凌绝顶( )

  9“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写近望中所见 的景象。

  10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两句,这两句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

  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 。

  11《望岳》全诗中没有“望”字但处处写望,距离是自 而 ,时间是从 至 ,并由 遥想将来的 。

  12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别歌咏东岳( )、南岳( )和西岳( )(注:括号内填山名),以上所选的诗是歌咏 的。

  (二)

  石壕吏

  杜 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 。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3给空白处填上完整的诗句。

  14对这首诗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段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3、4段,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3、4段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15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 ;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

  ;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 。

  16“妇人”致词分为三层,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17以上这首诗是体现杜甫现实主义的重要诗篇之一,此诗反映的社会状况是 。

  (三)

  《新安吏》(节选)

  杜 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贴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注:新安:地名。今河南省新安县。中男:指十八岁以上,二十三岁以下成丁。这是唐天宝初年兵役制度规定的。伶俜:形容孤独。俜:pīng。

  18解释词义:

  ①更: ②次:

  19结合诗中文意思考,如果将“肥男有母送”改为“肥男父母送”行吗?为什么?

  20“借问新安吏”这句诗省略了主语,你认为省略的主语应该是 。

  21“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写作

  22结合对杜甫现实主义诗篇的理解,将《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参考答案:

  一、1(1)dài (2)zì (3)sāo (4)zān (5)yú (6)yè shù (7)yè (8)yù

  2(1)聚集 (2)山的北面 山的南面 (3)终当、终要 (4)简直 (5)多么 (6)越过 跑 (7)应征 (8)告别、离别

  3(1)唐 子美 诗圣 诗史 《杜工部集》

  (2)《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独与老翁别

  4(1)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2)城春草木深 恨别鸟惊心

  (3)妇啼一何苦

  (4)如闻泣幽咽

  5(1)√ (2)√ (3)×

  6(1)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远眺,群山定会显得渺小

  (2)感伤时势,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为别所恨,听到鸟儿的叫声,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3)差役吆喝得多么凶恶,老婆婆哭泣得多么悲苦

  (4)活着的姑且活着,死了的永远完了

  7(答题思路)题中想像应确定在“有人认为”吏一步步对老妇的逼问上。两人的表情应根据文中提示的“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为根据展开。

  二、(一)8(1)泰山 (2)不尽 (3)指天地、大自然 (4)登、乘

  9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岳 雄心和气概

  11远 近 朝 暮 望 登

  12泰山 衡山 华山 泰山

  (二)13老翁逾墙走 存者且偷生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14A

  15三男邺城戌 二男新战死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6……新战死‖……无完裙。‖……

  第一层:三男全被征。第二层:家中情况。第三层:老妇自请服役。

  17安史之乱中,差吏的横暴、人民所遭受的苦难

  (三)18(1)岂 (2)挨次

  19不行。上边有“县小更无丁”一句说明成年男子已全被征兵,故只有母亲送行。

  20客即杜甫

  21表达了作者对应征“中男”的无限同情之心。

  三、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