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基础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2016-03-30 11:30 来源:http://www.5idmw.com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溃退(guì) 舀水(yǎo) 白洋淀(dìng) B.绥靖(suí) 脂粉(zhǐ) 蹿一蹿(cuàn)

  C.寒噤(jīn) 拂晓(fú) 颤巍巍(chàn) D.提防(tí) 惊骇(hài) 迫击炮(pò)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眼花嘹乱 晨曦 血腥 闪烁 B.臭名昭著 荒谬 憧憬 珐琅

  C.响彻云宵 杀戮 箱箧 揣摩 D.精疲力竭 纳粹 鞠恭 铁锈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 )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

  A.占有 牵制 封锁 B.占领 控制 封锁

  C.占领 控制 封闭 D.占有 牵制 封锁

  4.为下列一段文字所添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①没有仇恨②

  没有愤怒③只有悲哀④只有记忆⑤只有警告⑥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妥当的一项是( )

  A.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当面之敌锐不可当,纷纷溃退。

  B.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C.老妇人又捧起土来继续往坟上盖,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

  D.两个强盗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荡然无存。

  6.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C.《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

  二.填空。共24分

  (1)小说的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蜡烛》是一篇______________,赞美了_____________同盟各国的战斗友谊,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2分)

  (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______国的作家______。他的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等。(4分)

  (4) 作为21世纪的青年人,我们更加热爱和平,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请列举和战争有关的一则名句。(2分,每多写对一则另加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2分,不超过10个字)。

  从7月1日起,三峡工程大坝坝顶将首次对游客开放。游客可乘坐电瓶车登上巍巍大坝,在泄洪坝段长100米、宽5米的指定区域下车拍照观景,零距离触摸这一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据悉,此次坝顶开放为试运行,开放期限初步定为3个月,9月30日结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完成下列诗句(10分)

  ①《长歌行中》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两句:

  ②《野望》中描写景色的句子:

  ③《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中气势壮观的对偶句是:

  ④《送友人》中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别情绪的句子:

  ⑤《秋词》当中议论的句子:

  三、阅读(其中(一)18分,(二)17分,(三)20分)

  (一)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②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③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④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⑤和中路军所通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⑥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⑦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⑧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⑩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1)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2)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3)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14)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5)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8.用波浪线画出这则消息的导语。(2分)

  9、"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是什么意思?这里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答:

  10."西起九江(不含)"句中,括号的"不含"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答:

  11.本段共15句,可分为三个层次,其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②一⑧/⑨一15    B.①②一⑦/⑧一15

  C.①/②一⑤⑥一⑥ D.①/②一⑨/⑩一⑩-15

  12"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4分)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13.本段中⑥⑦两句是议论句,对这两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B.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本质。

  C.赞扬我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勇气概。

  D.分析了西路军当面之敌的溃退是因为力量甚为微弱。

  (二) ①"她挂花了!"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她挂了花!"

  ②"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历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⑧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④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

  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

  "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

  ⑧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

  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小女孩子睁大眼睛问:

  "为什么呀?"

  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

  ⑥"我没脸见人。"

  小女孩子有些发急。在路上也遇见过这样的带路人,带到半路上就不愿带了,叫人为难。她像央告那老头子:

  "老同志,你快把我们送进去吧,你看她流了这么多血,我们要找医生给她裹伤呀!"

  ⑦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⑧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

  14."她挂花了",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挂花"是什么意思。(2分)

  答

  15.第②段,老头子的身体为什么会往上"蹿一蹿"?(3分)

  答:

  16."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这一句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答:

  17.老头子说"我没脸见人",反映了老头子怎样的心理与性格特点?(4分)

  答:

  18.第⑧段中加""的"偏偏"一词写出"老头子"怎样的心理?(4分)

  答:

  (三) 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②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严密的搜查。

  ③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④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⑤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他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⑥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的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⑦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9."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句中前后两个"秘密"分别是12类词中的 词和 词。(2分)

  20.根据上下文选词填空:(2分)

  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______(A严谨 B严峻 C严密 D严厉)的搜查。

  21 第5段中,"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加点的的词"厄运"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2."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保持原意,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上下文,文中用反问句而不用陈述句,是为了表现那个中尉____________的态度。(2分)

  23.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______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伯诺德夫人此时既_______又________的复杂心理。其中的比喻句写出了德军的 。(4分)

  24.简洁的语言概括那天晚上母子三人为了保护秘密情报所采取的具体行动。

  如:大儿子杰克借口搬柴,端走烛台。(4分)

  伯诺德夫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女儿杰奎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母子三人保护秘密情报的行为表现出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秀品质(3分)

  四、作文(60分)

  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

  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

  请你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

  1.C 2.B 3.B 4.c 5.A 6.B 7.略8.第l段第一句。 9."均"是

  。全"的意思,突出我军渡江的气势。 lO.不能。删去后,是否包含九江就不情楚了。 11.A 12.主观原因:另一方面……都很泄气;客观方面: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13.D 14.负伤,受伤15.因为听到菱花受伤的话感到意外和懊恨自己的大意和过于自信。 16.烘托了老头子的心理,因过于自信而让别人受伤觉得丢了脸。 17.特别讲究自尊和面子。 18.写出老头子的懊丧与悔恨。 19.名 形容20.c 21. (1)蜡烛的秘密被暴露,秘密情报就遭破坏。 (2)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22.你可以不用蜡烛。 粗暴23.夸张紧张憎恨凶恶24.取出油灯,吹熄蜡烛推说睡觉,拿走蜡烛25.机智、勇敢、镇宗(或沉着) 2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