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东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

时间:2014-10-23 11:51 来源:http://www.5idmw.com
 
调理自己需要精神,如果精力不够时,可以休息。在我们寻常言动时,绝不可有苟且随便的心情;而在做事的时候,尤须集中精力。除非不说不做,一说一做,就必须集中精力,心气平稳的去说去做。譬如写一篇文章,初上来心很乱,或初上来心气尚好,这时最好平心静气去想,不要苟且从事,如果一随便,就很难得成为一气。所以我们的东西不要拿出则已,拿出来就要使他有力量。诸同学中有的却肯用心思,但在写文章时,条理上还是不够,有随便苟且之意,字句让人不易看清楚。有的同学还更差些。 
 
这不是一件小事体,这是一个很要紧的根本所在。 
 
(节选自梁漱溟《朝话》,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的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学会心理的调整,这才是真正的学问,才是真正的进步。 
 
B.人类之所以超过其他生物,是因为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 
 
C.说话和写文章时,要想表达清楚明白,心思必须先有条理。. 
 
D.调理自己的心情,使之平和有力,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7.根据文章,下列做法不属于“调理心情”的一项是 
 
A.备考要拟定周密的学习计划,拟定计划前要保持内心的平和安定。 
 
B.教室黑板上方的墙壁上,张贴者“净”“静”“敬”“竞”四个大字。 
 
C.写文章不急于下笔,先上网专心浏览,摘取相关精彩段落再加以组合。 
 
D.学习遇到困难时,冷静思考,多方请教,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学会回头看自己,健全自己的心思心情,是求学的一个重要目的,这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B.心思与心情是密切相关的,但两者有主次之分,要想调理心情,就得先调理自己的心情。 
 
C.心情的暴乱与散懈,两者看似不同,但都能使我们陷于一种机械性,从而导致行事不顺。 
 
D.调整心理,集中精力,心平气和,努力写出有力量的文章,这是一个很紧要的根本所在。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詹鼎传 
 
[明]方孝孺 
 
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輒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踰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国珍开府[注]庆元,求士为己用。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賕,请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妻怒,譖之,系鼎狱,半载乃释。 
 
复起,为上虞制。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稍违约。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上怒,欲举兵诛之。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 
 
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也。”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其见称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事发,诬鼎有赃。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御史曰:“法贵杀有名。”卒诛鼎,与百余人皆死。 
 
 


资料说明:2014年山东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备有完整word格式文档供免费下载,请在本文末尾下载。网页版加点字和图片过滤掉了,特此说明——华语网。 > 
(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 
 
【注】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设置僚属。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舍县之大家舍:寄居 
 
B.其父见其志不可夺夺:改变 
 
C.时吴氏家延师儒延:迎接 
 
D.属鼎治,鼎论如法属: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