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 教学设计

时间:2012-11-28 21:52 来源:http://www.5idmw.com
永生的眼睛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 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2、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传统的看法;
 
3、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感悟,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本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父母亲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学习其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教学难点:抓住父亲的语言来理解一家人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看法的转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母亲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母亲就是我们温暖的家。可是,不幸的女孩──琳达,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母亲。点击课件播放“悲情轻音乐”(就在母亲去世的当天下午),一位警官来到我们家,对父亲说:“先生,您同意医院取用尊夫人的眼睛角膜吗?”面对这个近乎没有任何人情味可言的要求,我的父亲,会作何反应?痛失慈母的我,又会作何反应?
 
二、初读课文,体会“我”对角膜捐赠的反对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借助屏幕上的温情提示,自由地读读课文,(点击出示温情提示)。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好,开始吧!
 
(温情提示内容:“角膜”、“角膜移植”、“器官移植”相关知识)
 
2、学生借助温情提示,自由读文。
 
3、反馈学习生字词情况:
 
读完了课文,谁来跟这几个朋友打个招呼?
 
盲童、屡屡、搂住、遵从
 
4、交流读文体会:
 
当14岁的我失去了妈妈,听到父亲同意捐赠妈妈的角膜时,我的态度是什么?你能从课文哪些句子中能感受到?
 
(1)课件出示句子一:
 
“当然可以。”爸爸痛快地回答。
 
(2)课件出示句子二:
 
“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爸爸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开。”
 
(抓住“当然”、“ 痛快”体会父亲对角膜捐赠的支持;抓住“怎么能、、冲、哭喊、应该”等处体会我的反对;同时进行感情朗读)
 
(3)是什么让我如此反对呢?(预设:对母亲的尊敬和爱)
 
(4)反复引读:
 
师引导:当世界上你最挚爱地亲人妈妈离你而去,你再也不能吃到她亲手做地饭菜,再也听不到那亲切地叮咛,你会是你一种什么样地心情?(悲痛,伤心欲绝),这时有人要取走你母亲身上地一部分时你会怎么样?(气愤)那么,你就来气愤的读读这一部分
 
“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开。”
 
师:深爱着母亲的我无法接受捐赠母亲角膜的决定,使我忍不住冲着父亲哭喊……
 
师:使我忍不住深深地责怪父亲……
 
师:使我忍不住痛哭失声……
 
三、快读课文,感受“我”态度的转变
 
1、同学们,一个对捐赠母亲角膜如此强烈反对的“我”最终会不会同意器官捐赠呢?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课文,找一找能够体现我同意“角膜捐赠”的语句?
 
(学生读文)
 
2、交流,引导质疑:
 
课件出示:
 
父亲与世长辞后,我遵从他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角膜。
 
师:请同学们也来读读这句话,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根据学生提问,梳理出主问题“我为什么同意了器官捐赠?是什么让我接受了器官捐赠?”)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至9自然段,用笔划出有关的语句,并反复地读一读,想想从中读懂了什么?
 
(学生默读课文,四人小组交流)
 
4、交流学生学习体会:
 
句子一:
 
课件出示:“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1)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
 
(2)再读这句话,思考“在父亲的眼里,怎么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预设:我们的死亡之躯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这样的死是有意义的。)